《人民日报》今日(13日)22版,记者谢卫群以《“双11”澎湃消费新动能》为题,报道了“双11”的较大电商平台销售战果。谢卫群引用的大数据公司星图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双11”全网总销售额达2539.7亿元,产生包裹13.8亿个。
星图数据对20家B2C电商平台进行监测,在“双11”销售额方面,天猫销售额占全网比例66.23%,京东占比21.41%,苏宁易购占比4.34%,唯品会占比3.43%,亚马逊占比1.95%,其他电商平台占比2.64%。各平台海外购销售额占比上,亚马逊为7.3%,天猫为5.4%,京东为4.9%,唯品会为3.7%,苏宁易购为0.6%。
毋庸置疑,“双11”销售的再创新高,真正引发了“全球购,购全球”的消费热潮。而透过其数字经济的背后,笔者以为是一消费文化的浸润和推崇。记者所剖析出“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境内境外、商业非商业协同”的商业力量迸发,实质上有着“营销哲学”的支撑。
“营销哲学”是笔者基于中国哲学的思考,是推崇管理者们要透过市场中的一些粗浅现象,了解其本质的东西,尝试营销与哲学的结合,信奉一个事物本身解释不了的东西,往往可在另一个事物上找到答案。不同的学科进行综合,更能作出一个整体的认识。“营销哲学”同样也是对经济学中研究的资源的静态配置的效率之外的经济的动态配置的效率思考,即新的经济增长。“营销哲学”的“整体关联”告诉我们,营销的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互为动因,相互支撑。
记者所述“‘双11’,就在全国人民在网上血拼时,上海的大悦城、杭州银泰百货等实体商店也是人山人海。在全国,共有100万实体商家参与‘双11’,实现线上线下打通。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带来了真正立体的、全方位的新零售体验”。
“立体的、全方位的新零售体验”,实际上就是“整体关联”的注脚。曾经何时人们常说,电商打垮了实体商业,人们甚至忧心忡忡:电商兴,实体商业会否亡?让“线上线下”协同,遵从“营销哲学”中“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之营销规律。这其中,笔者不敢苟同记者所推崇的天猫“新零售”,用所谓不同的形态和场景描述“新零售”,或有失偏颇。笔者主张更多的从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去研究“新消费”。
“营销哲学”在当下市场环境的“移动化、数据化、社群化、生态化”特征下,或不能像西方哲学层面关注的“物质世界”,而要更多的关注“人”。“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而“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社群化”是小众,是个性。正所谓今天的营销正已从“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方向去研究和把握。
上述所提的“生态化”,用“营销哲学”的视角去看,它倒逼着我们今天的经营者要去更多的关注“业态”之争。近来商业领域“跨界”“整合”“平台”等词越来越高频地出现。看清其“高频词”的实质,在前面所谈到的营销“移动化”和“数据化”的特征后,你或能真正理解“业态”之争。“跨界”是获得原来不属于你的消费者流量”;“整合”能够把别人积累的消费时间直接嫁接到自己头上;“平台”能够为各种类别的流量开辟入口。有了时间,一切都有了可能性。
“双11”的成绩,记者罗列出的“线上线下”之外,还有“城市乡村、境内境外、商业非商业协同”。据悉,“双11”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天猫的交易。全球超14万品牌投入1500万种商品参与天猫“双11”。全球52个线下核心商圈参与,辐射了超1亿人群,有超过5000万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参加“双11”互动。
“买全球,卖全球”,这是商业边界扩大的效用,这更是“线上线下”互补的结果。试想仅仅是“线下”的实体店,或是不能做到像这样“卖全球”的。“营销哲学”告诉我们,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合理就是中国人的科学思想,它强调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性,强调事物的边界约束。
中国式的“营销哲学”
,强调尊重个案。这或跟现代科学的普遍适用不一样,它注重的不是普遍适用,而是如何符合这个事物的特性。
记者文中所列出的“双11”的“人机协同”、“海关便利”和“物流顺捷”等,可以说强调了针对过去“双11”如上短板的系统解决方案。也或惟有补齐短板,提升诚如十九大报告所说强调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双11”或才会真正成为连通全社会的思想文化盛宴(作者袁清,营销专家,和讯网财经评论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专栏作者,北京大学互联网+与资本运营课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中工网特约评论员,时代新光管理咨询创始人
,营销界“软营销”和“营销哲学”的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