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冯笑之
冯春燕在北京看病还没有回来,无论是她的家人、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包括那些不相识的虚拟空间认识的好心人,都不约而同地在关注着这么一个患病的孩子。
是什么促成了这些期待?是什么力量凝聚了这么一群人的心?
是爱。对于家人,是亲情;但对于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就是一种无私的关爱。
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的爱生精神。他“待生如子”、“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我们也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当我们做班主任的、做老师的看到自己学生家庭贫困,生活窘迫到几乎不能维系,给孩子压上心里重担,不免会被触到心底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初一的时候,伟华老师遇到了身患疑难病症的冯春燕,春燕异常的病症让他在吃惊的同时感到无奈,尽己所能地给春燕提供帮助,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初二的时候,姜兵、福祥老师遇到了休学复读的冯春燕,春燕满以为已经治愈的疾病,再次复发,福祥老师在他的博客里这样记录:“上个星期,四班的一位同学突然在办公室门前晕倒。我班同学站在旁边看着,当时我觉得,应该借助这个机会为她开展一次捐款活动。
她,一个15岁的女生。品学兼优,可是从05年上半年开始,一种“怪病”如影随形(上课经常晕倒,四肢不断抖动),几乎跑遍了南通的所有的医院,就是找不到病因,更谈不上治病了。短短一年时间,一万多扔进了医院,可是病情依然如此。而与之相对的是,她的勤奋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的努力,她的坚持,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可是我们无能为力。
初二,虽然她的成绩排在年级前列,但她仍然不得不选择了休学。于是,有了和她相处几百个日日夜夜……
虽然在家调整了很长时间,但她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更加厉害,有时一天要犯四五次,我们看了心疼,就劝她回家休息。她的话,让我们深深感动:听比不听要好多了,我要坚持下去……从那时起,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她……”
于是,陈老师在班上发动学生为冯春燕同学捐款,当陈老师和姜兵老师将捐助款送到春燕家人的手上的时候,应该说,至少他们在那一瞬间从形式上完成了作为老师的那种神圣的“爱”的使命。
爱,是被感动;爱,是被感染。爱是发自内心的表达,爱是不带功利的关护。
初三了,冯春燕分到了孙淑琴老师班上。随之而来的又是不能名状的眩晕,麻木这些让人不知所措的症状。苦命的孩子,真不知道她要遭罪遭到什么时候。看病需要钱,疑难病症更要走不少的弯路,花费更多的冤枉钱。春燕家里家徒四壁,五十多岁的父亲因为间质性肺炎因为没有钱医治已经卧病在床数月。而初三的功课也越来越紧张,这对于春燕来说,怎能承担?独自垂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淑琴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病,她望而兴叹。她只能借助自己和班上同学的微薄之力,筹集一些钱,解下燃眉之急,但看这样的病到底需要多少钱,她也没底。
得知这些消息,我们在论坛上发了求助帖,寒假大雪的天气,我们到春燕家走访,采集更多关于这个苦难家庭的资料,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帮这个孩子。
爱的力量让我们在短短的三天里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四千多块钱捐助款。
现在春燕用这些钱去上海做全面检查,还没有回来,我们不知道捐助款最终能起到多少的作用,但我们的这份爱会继续下去,完成这场爱心接力。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爱是可以传播的,特别是老师的爱,这种跟孩子接触随时随地可以产生的爱,会通过他们的言行传播,去感染更多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