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斌,何万斌讲师,何万斌联系方式,何万斌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何万斌:后E总裁班讲师​做战略决策常常需要一把手做出艰难的抉择
2018-09-26 2779
对象
企业高层
目的
后E总裁班讲师​做战略决策常常需要一把手做出艰难的抉择
内容

做战略决策,常常需要一把手做出艰难的抉择。


一、

企业家的两大核心能力分别是组织建设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两者谁更重要呢?答案是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那么,谁先谁后呢?这个要看两方面的情况:1、作为一把手或者公司领导层,缺啥补啥,战略决策能力是短板那就战略决策能力优先,组织建设能力是短板那就组织建设能力优先。2、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做一家成功的公司,比如做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那么组织建设能力的重要性优先于战略决策能力。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么战略决策能力是优先于组织建设能力的。总之,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以我的观察,中国的领袖企业家们,或许顶级的战略决策能力是普遍有待提升的。从我个人而言,组织建设能力相对战略决策能力而言是更为薄弱的。本文所探讨的战略决策,主要面向的是有志于开创伟大的公司的人们。当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开创一家成功的公司,本文所阐述的很多的内容相信对你也是适用的。


二、

战略决策错误和组织能力不足,常常是会交织在一起的。乐视的生态化反战略,目前看来无疑是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呢?一方面是战略本身的错误。所谓的生态战略,一定是要在各个子业务之间实现强协同效应的,但很显然,电视、手机、视频、体育、专车平台、汽车制造等等,彼此之间在业务上并没有强协同效应,并且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流,结果导致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组织能力的约束,你有很多人、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虽然加入到你这边了,但没有经历融入、磨合的过程,没有经历情感认同、秩序认同的过程,是很难形成高效的组织能力的。其实,理论上来讲,你的组织能力有多强,决定了你的战略边界有多宽,也就是说,你的组织能力越强,你的战略选择越多、你可以同时做的业务也越多。仍然以乐视为例,虽然它实际上并非生态战略而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注:我认为“相关多元化战略”是个伪命题,因为任何两项业务之间,都是有相关性的。所以,应该将没有内在强关联的多元化业务安排统统称之为是“不相关的多元化战略”。),但是,如果你的组织能力特别强的话,其实你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所以,战略错误并不必然导致乐视的失败,组织能力跟不上,或者说高估了自身的组织能力,才导致了乐视今日之败局。谈到乐视的失败,我非常同意融创孙宏斌先生的说法:那些骂贾跃亭的人,连他的一个脚趾头都不如。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理性的分析乐视和贾跃亭先生的成败得失。


三、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问题和事项。战略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长期性。也就是说,战略通常是一个长期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一般来说,战略不是半年、一年、两年的时间概念,战略起码得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的概念。如果你的目标是开创一家伟大的公司的话,那么你应该要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待战略问题。当然,这个和立足于今时今日、制定并执行当下的短期计划并不矛盾。从起步开始到成就伟大,工业化企业最快恐怕也得要三十年,比如苹果、华为、等等。互联网企业最快恐怕也得要十五年,比如阿里、腾讯、等等。所以,对于有志于开创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早期创业者来说,从正式起步到目标达成,你心里面要有的大致的时间概念:最好的情况是需要15年的时间;正常的情况是需要30年的时间;不差的情况是需要45年的时间。你若真的有伟大公司理想,首先要求你有比别人大的多的耐心,内心里面并不计较1、2年甚至3、5年的外在成败;其次,你也是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约束的,短则一、二十年,长则三、四十年,目标肯定是要实现的。这就要求你在做战略决策、重大选择时要有这方面的考虑和衡量,既要有“一万年不久”的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四、

京东的创业成功,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它的成功,和刘强东的三大战略有重要关系。首先是互联网战略。大约在2004年,主要在中关村卖3C产品的刘强东,上一年因为非典的缘故,被迫转战到互联网,非典之后转为双线作战,线下十余家门店卖货和线上卖货相结合。这一年线下营收大约1个亿,线上营收大约1千万,但是年底时刘强东做了一个决定,只做线上,不做线下。然后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将线下所有门店统统关掉,而这就是今天京东商城500亿美元市值的起点。其次是物流战略。京东基于自身对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发现物流是导致客户投诉、不满意的最大原因,并且认为社会化物流的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下定决心自建仓储和物流体系,最终形成了自己一项独特的竞争优势。另外就是生态战略。京东从做3C起步,后来做图书,如今做生鲜、做百货、做线下等等,这些是真正的生态战略。生态战略和多元化战略有什么区别呢?生态战略是从你的用户、客户的需要出发的,比如我在京东上买了电脑,然后我想买书、买一盒牙膏,从我作为用户的角度而言,我期望是一站式购齐,而不是切换到各个不同的平台。原因很简单,我作为用户,我买的是一样的产品、一样的品牌甚至是一样的价格,那方便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什么叫多元化战略?比如格力做冰箱,作为格力的客户来说,并没有一种内生的对格力冰箱的需求,我跑到京东或者苏宁,买了你格力的空调后,我再买海尔冰箱就可以了。所以,格力做冰箱,并非客户需要,而是格力需要。当然,格力能力很强,把冰箱做出优势了,完全是可以有机会赢得客户的青睐的。


五、

再强调一点:生态战略和多元化战略,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就是做了很多不相关或者说弱相关的业务。但是在内在本质上却是有着根本的差别的。生态战略是从用户的内在需求出发的,而多元化战略则是从企业的自我需要出发的。淘宝为什么做支付宝,不是因为看到了金融的巨大前景,而是因为买卖双方无法建立信任:卖方先发货,担心收不到钱;买方先付钱,担心收不到货。怎么办呢?借助一个公信力强的第三方,也就是支付宝。你们不相信彼此,但是我这么大的实力,你们这么小的生意,我给你们担保、我给你们保存货款,总归你们要相信了吧?!包括阿里做物流、做线下布局,等等,本质上都是从用户内在需求角度出发的。另外,更加典型的是美团。如果说淘宝是基于产品销售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美团就是基于服务交易的生态系统。所以,美团不仅做餐饮、做电影票、做酒店、做飞机票、做火车票、做外卖,还做打车、做共享单车等等,本质上都是从用户对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的,你订了飞机票、火车票了,那么很自然的你还需要订酒店,之后很正常的你还需要打车或者骑共享单车,然后,你再订个地方吃饭也是很正常的选择。这么多的服务需求,如果你要到各个平台去分开订,非常麻烦,但是现在美团给你一站式搞定了,你自然就会选择美团。所以,美团的战略是没毛病的,当然,美团和阿里的区别在于,阿里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强的,是经历了很长期的考验的。但是,美团的组织能力或者说组织能力的成长,跟的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吗?这恐怕是美团需要直面的重大考验。


六、

做战略决策,常常需要一把手做出艰难的抉择。比如,当初淘宝做支付宝是面临重大的政策甚至法律风险的,因为我们国家对金融业务是高度管制的。最终决定做,是马云拍的板,据说当时他在决定时说了两点:1、如果将来国家需要,我们随时将它交给国家。2、如果这个事情有人要因此坐牢,那我一个人去,因为这个决定是我做的,跟你们无关。据说马云当时下定决心做,是因为在达沃斯论坛上学习到了一个观点:领导力的核心是使命感。是使命感让他下定了决心。这个是不是听起来很“虚”甚至很“假”?但我相信是真的,因为一个人做出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力量来支撑的,这个力量来自于哪里呢?根本是来自于你的这个决定不仅仅是有利于你个人、你的公司,而是有利于大家、有利于社会。当你从有利于大家、有利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决策和行动的时候,这其实就是“使命感”。当然,马云做出做支付宝的决定,除了使命感的因素外,一定也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提升淘宝的竞争力,等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而使命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做决策的重要依据,除了使命感外,还有一个就是愿景。愿景是什么?简单讲就是远大的抱负。1994年前后,马云去美国接触了互联网,发现了互联网的伟大,当时还在做翻译社的他,完全可以回国后下定决心说我要做一个网上翻译社,但是他为什么却做了个决定说要把中国企业都搬到网上去呢?恐怕跟他的雄心壮志是有关系的。当然,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不是单方面的考量,媒体有的时候为了吸引眼球、或者企业有的时候为了公关,会刻意的放大、突出高大上的一面。这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好些人对“高大上”的抵触甚至反感,但是,高大上的因素,很多时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务实的考量也同样是甚至更加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当初马云,估计肯定也算过账,发现做一个把企业或者机构搬上网的生意,比辛苦做翻译的生意更好赚钱、更能赚钱。


七、

美团王兴做打车生意,正面和好朋友滴滴程维开战了。程维应该是比较生气的,因为他俩经常在一起交流,美团要做打车,王兴一丝一毫都没有向他透露。程维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呢?是从新闻上知道的。对王兴来说,做打车生意丝毫不向程维透露,其实是他在做一个抉择:当兄弟情谊和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哪个?王兴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新生代企业家,但在这件事情上,从兄弟情谊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有些不厚道的。但是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呢?我恐怕也会和他做出一样的抉择。原因很简单,王兴首先是一个企业家,其次才是程维的兄弟。他只是做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情。企业之“公”大于个人之“私”,这个逻辑是很清楚的。当然,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兄弟情谊和公司利益并不冲突。特别是内部兄弟之间的情谊和公司的利益,通常而言不仅是不冲突的,而且是高度一致的。类似的例子比如:当年阿里巴巴选择了跟广东的恒大足球俱乐部合作,而没有选择和浙江的绿城足球俱乐部合作,为什么?从家乡感情的角度,马云当然应该选择浙江绿城。但是从公司利益的角度,选择更为强大的广州恒大才是正确的。马云这个决策的本质,也是选择了“公司利益”舍弃了“个人情感”。所以,身处在一把手的位置,扮演最高决策者的角色,很多时候都要面临艰难的抉择,要想尽可能确保决策正确,就需要你思路非常清楚、头脑非常冷静。同时,要能够从大义出发、大局着眼,形成自己系统化的正确的判断基准。当然,这个判断基准也需要与时俱进。


八、

今天很多人批评乐视贾跃亭,但以我从外部的观察角度,我不认为贾跃亭是个坏人。或者说,贾跃亭是好人还是坏人,至少不能在当下下一个定论。当初贾跃亭说服大家要造新能源汽车,理由是:你看看窗外的雾霾,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相信这个段子的真实性,我也相信贾跃亭先生是真诚的。除非,若干年以后有铁证如山的证据证明我是错误的,否则,我不改变我的判断。当然,任何人做一个重大决策,恐怕很难说是仅仅基于情怀,作为一个实干家,你一定要有非常现实、非常务实的考量作为基础。但是,一个实干家,只是理性的实干,而没有理想主义情怀,我也不认为能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实干家。至少,不是我最欣赏、最愿意视为榜样的实干家。总之,我认为,一个最好的重大决策,应该是以务实为基础、以情怀为要素的。务实和情怀,不应该是顾此失彼的,而应该是两者兼具的。其实,稻盛和夫也有类似的决策: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面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给紧张局面,京瓷发起了太阳能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持续投入了30年才产生商业上的回报。而且大家一看这个领域有利可图之后,纷纷进来,并且轻易的借鉴甚至利用京瓷的研究成果。对此,稻盛先生说“因为我们长期艰苦的努力,全世界才开始觉醒,‘大家都来重视对地球有利的自然能源的开发’,人们都来保护地球环境。这种转变应该值得我们高兴和自豪。”


九、

从开发太阳能这个事件你就可以看出来,稻盛和夫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伟大企业家,那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如果没到伟大的地步,怎么可能在没有回报的前提下坚持持续投入一项事业三十年?!另外,稻盛先生身上还发生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年日本房产泡沫大破灭,很多个人和公司,因为炒房产、炒地皮,而遭受重创甚至纷纷破产,但是京瓷公司却毫发无损,因为稻盛先生一开始就拒绝投资房地产。为什么稻盛先生拒绝投资房地产呢?原因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并非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他觉得买了块地、买了个房,放在那里啥都不干,坐等升值,这样的赚钱方式是不道德的!是的,你没看错,稻盛先生不投资房产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没有经过自己价值创造而获得的财富增值是不道德的!!说实话,如果稻盛不是因为获得了事业上的持续成功,如果不是因为日本房产泡沫的大破灭,稻盛先生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完全就是一个笑话。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当我们在“笑话”别人奇怪的举动的时候,也许暴露的并非对方的可笑,而是我们普通群众和伟大人物的重大差别。道理就像《道德经》里面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另外,稻盛先生当年投资电信事业,在项目论证的半年时间里面,他每天自问的一个问题是:是否动机至善?是否私心了无?在确认了自己“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之后,他才下定决心投入电信事业,并使电信公司最终进入到世界500强。当然,要特别说明的是,稻盛先生的伟大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提升过程的。他一开始创业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让自己的技术得以发扬光大。甚至于,他还玩弄过偷税的小伎俩并且还被税官当场识破了。


十、

碧桂园在马来西亚靠近新加坡这一侧,做了一个名叫“森林城市”的超级大盘,这个楼盘顾名思义,就是像森林一样的城市,项目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人居的新典范,项目整体规划超过10平方公里,实际上就是在造一座新城。这个项目我还亲自到现场考察过,环境确实非常好,它的海景之美丽迷人,确实是非同凡响。可以说,这个项目的前景是非常之广阔的,开盘之后的销售形势也是非常之好,而且,未来这个项目也是可以推广到世界各地的。但是,很快就迎来了我们国家的外汇管制,其结果就是主要靠我们中国人海外置业而实现的楼盘销售,瞬间降到冰点。雪上加霜的是,支持这个项目的马来西亚首相在新一轮竞选中下台了,而新上任的首相据说当初就对这个项目明确持反对态度。就这样,一个开创性的超大地产项目,接连两次受到两次政治因素的冲击,其短期前景无疑因此而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如果背后没有实力雄厚的碧桂园,可能项目也就因此而夭折了。当然,这样的项目的长期前景依然是值得被看好的。


十一、

万达前几年做电商的事情备受整个企业界关注,目前看来,并不成功。这个案例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连王健林先生都能犯的挺大的一个错误,无疑是值得任何一个商业领袖警醒的。我对万达电商本身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之所以一开始就不看好万达电商,是从一个侧面的细节。当时媒体闹的沸沸扬扬的新闻是,万达电商800万年薪招聘电商总经理。我一看这新闻就知道,万达电商危险了。为什么呢?万达招聘的电商总经理,一定是有比较好的外在光环的。有着这样外在光环的互联网人才,如果自己去创业,拿到好的融资的机会是蛮大的,那他为什么不选择去创业而是选择来你这打工呢?说到底,就是没有企业家精神,至少,没有高水准的企业家精神。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和万达电商的总经理从来就没有任何直接、间接的交集。在我看来,看人,怎么看?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看一个人实实在在的选择和行动。蔡崇信当年放弃500万年薪,只拿500块月薪,说明什么?不仅仅是说明他看好阿里巴巴的长期价值,更重要的是说明他自身是有企业家精神的,对未来是有很大的期许的。一个能放弃眼下到手500万的人,无非是因为看中事业的成就,看中未来的5个亿、50亿甚至500亿。所以,你让一个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人才,去领导一个团队去和淘宝PK,结局会如何,当然是猜得到的。其实,不要说PK淘宝,连万达内部的很多事情你都是不太可能搞的定的,这其中更多的当然是万达的原因,但是个人能量不够,肯定也是原因之一。当然,万达内部的典型的工业化文化,和互联网业务所需要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者文化差异的最大体现之一,就是工业化企业是以老板为中心的文化,互联网企业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前者是向上看的,领导人的权威很重要,凡事更多以老板为中心。后者是向下看的,一切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凡事更多以用户为中心。话说回来,万达电商的失利对万达集团来说并非坏事,因为至少让万达想清楚了,加快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线下优势,才是自己更应该发力去做的。


十二、

2014年,我在全国各地做《互联网思维》演讲时,几乎每次都会将“工业化企业三驾马车”联想、海尔、万科,和“互联网企业三驾马车”腾讯、阿里、百度做一个对比。我说,从创办时间上来讲,前者平均大约是30年,后者平均大约是15年。但是从市值上来讲,前三者的总市值也就大约是后三者的总市值的10%。只用1/2的时间却创造了10倍的市值,这就是说,互联网企业创造财富的效率,是工业化企业的20倍。时至今日,阿里、腾讯加起来将近1万亿美元的市值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根本的不在于人的差别,而在于你是否顺应了最大的时代潮流。以苏宁为例,这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工业化企业,其创始人张近东先生,在1999年的时候专门跑到中关村考察电子商务,考虑到当时的电商基础实在太薄弱,于是决定将战略确定为走线下电器卖场的连锁扩张,从此开启了苏宁的发展传奇。但是,也因此而被阿里巴巴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被当年的“小弟弟”京东商城后来居上。张近东和苏宁的组织建设能力,无疑是非常之强的,绝无可能亚于刘强东和京东,我相信跟马云和阿里巴巴应该也是一个量级的。所以,问题在于,关键的抉择时刻,你选择了面对现实,还是面向未来。立志要创建伟大公司的人们,一方面,你要有意识的逐步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就像三一当年做焊接材料、人造金刚石触媒一样,虽然这些业务的市场空间都不大,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业务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有后来三一重工这样的龙头子公司出现的。另一方面,你要始终牢记,要想大成,一定是要面向最不可思议的未来,一开始跟在别人的身后,然后一步一步的赶超,就像华为那样,也不是没可能成就伟大,但我认为主流的方式,恐怕还得是立足现实、面向目前还没有被主流所看好但却代表着最不可思议的未来的领域。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无锡站 wx.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