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不能“例行公事”
安全检查是各地、各企业抓安全的常规手段,也是安全管理的“保留节目”。但是,安全检查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一遍又一遍,为何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却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理,老问题不绝、新问题频出呢?关键是安全检查缺少真功、狠功、细功,总是以“例行公事”的态度、刻板的流程听汇报、看材料、查现场、作反馈。而这些听到的汇报、看到的材料都是事先精心加工反复推敲过的,查看的现场都是经过精心装扮的,由此而形成的反馈意见当然是“一片大好”。哪一个受检查单位不想给检查组留下好印象,谁都不愿意被别人揭短、戳疮疤。如果检查组没有别出心裁的手段,缺少另辟蹊径的方法,总是“例行公事”的公事公办,按照老方法、老套路依葫芦画瓢,许多安全隐患就会被视而不见,安全检查就会成为轰轰烈烈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的“面子工程”。
众所周知,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安全生产检查,本质就是要查找安全隐患,说白了就是要“挑刺”,要在鸡蛋里面找骨头,让每一个事故隐患的蛛丝马迹都无处遁形,如此,才能使安全生产逐步向好。
可见,要提高安全生产检查的客观效果,就必须在检查的方式上来一次深刻的变革。可将“例行公事”的检查转变为小型分散、机动灵活的暗访,并授予暗访组“尚方宝剑”,赋予他们一定的“生杀大权”,不听汇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以“重在落实责任,重在消除隐患,重在防范事故”为准则进行全面检查,全面监督。这样的检查可以让检查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看到各地方企业的安全生产“素颜”,使那些举目可见、随手可抓、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能够彻底消失。要想让暗访组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也难以找到安全隐患的踪影,就必须以严格的检查筑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两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