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松,汪劲松讲师,汪劲松联系方式,汪劲松培训师-【讲师网】
名师之师(教师培训),高考中考实战导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汪劲松:高考中考:刁问妙答的启示
2016-12-19 3423

01、著名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刘绍棠反戈一击:“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这显然是一个谬论,刘绍棠根据这一谬论,设置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谬论———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这样,也就构成了一种与对方谬论相同而又荒唐的关系,产生了强大的反驳威力,一举就驳倒对方。

高考中考:文科学生可以引申(政治学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是为那个主义服务的专利;理科学生可以思考(生物学科),牛奶对人的营养与影响……


02、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说:“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不由赞赏:“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这句话除了具有“我用你放进去的方法拿出来”的字面意思外,实际上还隐含着另一个信息———“如果你根本就放不进去,我也就无须拿出来。”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被蒋子龙成功地抛了回去。


高考中考:您问什么,我答什么;你怎么问,我就怎么答!绝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03、王蒙-空话回避:1986年6月,王蒙出任文化部部长。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他:“50年代的王蒙和80年代的王蒙,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王蒙回答:“50年代我叫王蒙,8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50年代我二十多岁,而80年代我五十多岁。”

美国记者的问话是别有用心的,50年代的王蒙是右派,80年代的王蒙是部长,谈这样的个人遭遇、政治命运,往往容易授人以柄。王蒙心里头明白,所以,他在名字、年龄方面做文章,貌似绝对正确,也很“切题”,实际上话里没有与问题有关的确切有用的信息。

高考中考:对于敏感问题,一定要按照课本和主流价值观回答问题,不可“创新”!


04、梁晓声以问制问:有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梁晓声,并要求梁晓声毫不迟疑地回答他的问题。梁晓声点头认可。记者的问题是:“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梁晓声先是一怔,但很快反应过来,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

英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之所以刁钻,是因为梁晓声尚未开口就已经十分被动,无论说“好”还是“坏”,结果都会陷入前后受夹、左右为难的境地。但在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迅速提出了一个同样“刁”的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此机敏,令人叹服!


高考中考答题:绝对不能这样!


05、沙叶新妙引成语:有一次,沙叶新应邀出访美国,在与美国社会各界的接触中,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当时,有人向沙叶新突发奇问:“您认为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他从容回答:“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有自身的弊端,中国虽然科技落后于美国但有自身的好处。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一段话下来,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和谐。

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沙叶新接过话茬就不偏不倚地各三十大板,对中美两国均一分为二,既肯定“好”的一面,也指出不足的一面,可谓合情合理,公正客观。“美中不足”这一成语的引用,实在精妙。这个回答,风趣灵活,且辩证分析,沙叶新不愧为“腹有诗书口自畅”的智者。

高考:文科: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一分为二的思想。理科学生,我们当自强!

06、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多年的陆侃如教授,年轻时留学法国。

1935年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一位“隆目深眼”的洋考官提出一个刁钻古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往西北飞?”人们无不面面相觑、脸色愕然。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的起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从学理上让人如何回答?但是“方额秀目”的陆先生稍一思索,即朗声答曰:因为“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答案来自与《孔雀东南飞》约略同时的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古诗十九首》。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阻断了孔雀西北去路,它才索性折身而返,振羽东南!

“妙答”对“刁问”,人们相顾莞尔,满场粲然。陆先生此答,显示出他面临诘难时的机敏睿智,与古代典籍谙熟于胸的深厚古典文学功力。

多年以后,以《文心雕龙校注》一书为其学术生涯奠基之作的杨明照先生闻此逸事,笑谓:“此答可入新世说,非此五字,不足以尽其妙!”

高考中考:多读书,方能开阔眼界,才能回答这些“刁问”。谁说“读书无用”?

07、诗人、教授陈梦家讲《论语》时,经常“入境”,每当诵读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便身不由己地挥动双臂,长袍宽袖,飘飘欲仙起来。

有一次,有一学生发出一个怪问:“老师,请问‘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有几人结了婚?几人没结婚?’”这无厘头的问题,顿时引得满场哄堂大笑,众学生都为陈老师捏了把汗。

  陈梦家停下手脚,灵机一动,就诗中数字“戏”解道:“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故三十个贤人结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得四十二,四十二个没结婚,三十加四十二,正好七十二贤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对陈老师的赞赏、钦佩!

  这一番妙对,没有机敏的头脑,没有对数字的敏感,断难“戏”得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先生是文科教授,理科也不含糊。


高考中考:笑过之后,要有收获!听我报告,一举多得!


08、刘文典是当年清华名教授,他给学生上课,追求学术性强、内容新、语言独特。他曾说过:“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没有渊博的学识底气,谁敢说这话?那年代的学生,那年代的大学课堂,开放得很。你敢发大话,我就要探虚实。

  有一次,学生大声问:“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刘文典应声道:“问得好!”随即朗声念出5个大字:“观世音菩萨。”众学子无不愕然——这是哪跟哪呀!

接下去,刘老师神秘地解说道:“‘观’,多多观察生活;‘世’,须要明白世故人情;‘音’,讲究音韵;‘菩萨’,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果然非同凡响,令众学子闻所未闻,细细想来,真是“高见”,把写文章的学问概括得既全面又深刻。


高考中考:这是写好作文的根本!大家还记得我主讲高考报告,关于高考作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够得高分的简单方法吗?


以上经典对话,是名师们学识渊博、积淀深厚的灵光“一闪”,因为读书破万卷,达到了“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语自华”的境地,再加上年年演讲于象牙塔,面对万千思维活跃学子磨炼得语言睿智、反应机敏、应答如流、语出惊人!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无锡站 wx.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