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易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方法论)(
2016-01-20 49258
三、易经的方法论

 

 1、推动工作要学会“比”
   《易经》的第八卦为《比》卦,告诉了我们工作方法中“比”的重要性。比可以促进人的进步,比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有一句俗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的范围宜大不宜小,宜宽不宜窄。比不仅要比之与内,即在内部比,自己与自己比,叫纵向比;也要比之与外,即与外部比,叫横向比。不仅要与贤人比,即优秀人物比,还要与“匪人”比,即不如自己的人比。这就是比的方式方法。我们过去开展的“比、学、赶、帮”运动和今天开展的“学、比、看”活动,都是对“易经”比卦的学习和运用。

 

 2、当好教师要学习“蒙”
   《易经》的第四卦《蒙》,就是讲教育问题的。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提出了教育的原则性。也是儒家“师道尊严”渊源。这里同时也提出了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也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提出了教育的神圣性。《论语》据此进一步总结为“不愤不启,不悱(fei)不发”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如果学生自己不知道动脑筋,“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指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出西、南、北三个方向,也就是说不会举一反三,这样的学生是不可教育的。
    《蒙》卦的上九爻还提出了“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是说治蒙的方式方法。击蒙最要紧的是掌握击的分寸,界限。击蒙不可太过,目的要正确,方法要适当,理由要充分。若相反,击之过激过猛则发蒙者本身就成为寇了,就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结果不但没有把他教育好,却把他逼反了,把他逼到寇的道路上去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和老师对打的问题,就是“击蒙”的方式方法没有掌握好。

 

 3、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大畜》卦的第五爻,爻辞是“豮豕之牙,吉”。乍一看来,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际上用通俗的话语形容,道理既浅显,又深奥。在古代,人们逮着野猪之后,就把它放在圈里养起来,但这种野猪野性很大,尤其是雄性野猪,长着大獠牙,往往把圈子弄坏,怎么办?不动脑筋的人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也就是把野猪的獠牙拔掉。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拔掉獠牙的野猪由于受雄性激素的刺激,仍然是很凶狠的,并且过一个时期,野猪的獠牙会重新长出来。解决根本问题是要去其“势”,即把雄猪进行阉割,使其变得温顺,雄性激素不再产生了,獠牙慢慢也就自动脱落、退化了。这就是既浅显又深奥,即从深层次上找原因,抓住关键问题或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去“势”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

 

 4、处理社会矛盾要“求大同、存小异”
   《睽》卦象辞主要讲“同而异”,即求大同,存小异。邓小平同志处理香港、澳门问题,实现“一国两制”的重大决策,是对《易经》思想的灵活运用。处理台湾问题,也应按照“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同而异”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人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员也没有被国民党所同化,相反许多国民党员却被共产党所感化。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联合抗日,共产党在合作中又得到不断壮大。这就是同而异。

 

 5、司法工作者要做到“威”“明”、“慎”
   《易经》关于如何通过法治治理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卦一共有四卦,即《火雷噬磕》、《雷火丰》、《火山旅》、《山火贲》卦。其中《噬磕》卦、《丰》卦强调的是用刑罚中的威与明两个方面,《旅》卦和《贲》卦强调的则是明与慎两个方面。,这四卦的卦象都有“离火”,这四卦的象辞都强调了“明”,足以说明“明”在处理刑罚问题上极端重要性,必须做到明察秋毫。

 

 6、遇事不仅要认真清楚,而且还要学会“难得糊涂”
   《易经》在履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难得糊涂”的哲理。人的智慧,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知”的方面,“糊涂”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分地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这就是大智若愚、藏巧于拙、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在“情”的方面,就是安贫乐道、隐忍退让、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等。在“意”的方面,就是宠辱不惊、功成不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清朝乾隆皇帝时期的刘墉和和珅,都在乾隆皇帝的身边工作,对乾隆的是非得失,都看的清清楚楚。但在乾隆面前,一个清楚,一个“糊涂”。清楚的常常受到乾隆的批评、处罚,“糊涂”的常常受到乾隆的表扬、奖赏。我们鼓励说真话,但说真话也要看清对象,也要讲究策略问题。

 《豫》卦初爻的爻辞是“鸣豫,凶”是说,心中即使有了好的计划,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透了别人的计划,也不要张扬,打一点埋伏为好,有一点糊涂为好。曹操杀杨修,就是杨修耍小聪明,看透了曹操以鸡肋为令的用意后,自鸣得意,认为马上就要起程开拔了(飞),让军士都不睡觉,做好随时拔营的准备,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因违背了军令而招来杀头之祸。

 

 7、遇事要善谋,不可“暴虎冯河”
  “暴虎”即徒手搏虎。武松打虎虽然获胜了,但也是凭借一时酒兴,当武松醒酒之后,也是感到非常后怕的,这种盲目冒险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冯河”,是指徒步过河,也是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论语》中孔子在和颜渊、子路谈到《泰》卦的“冯河”时,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船却要涉水过河,对这样做事,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谋划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8、万事“和为贵”
  

和的本意是和谐,协调。和为贵,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和气、友善的文化精神。《易经》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和的作用。和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来说,就是要和气,做到心胸开阔,刚柔相济,俗话说,和气生财。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就是要和平共处,彼此融洽。古人讲和为贵,也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与人和谐相守并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小人容易苟同却不能与人和谐。万事和为贵,一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精华。

《泰》卦六五爻的爻辞是“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帝乙是商纣王的父亲,当时有大臣对帝乙讲,西伯侯(周文王之父),因为诚信,许多诸侯都去归顺于他,应当及早防之。但帝乙的心术比纣王正,他以和为贵,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西伯侯。以联姻的方式,感动西伯侯不起来造反,不破坏商朝的统治,这是一种上策。“帝乙归妹”这种“和”的思想被我国历史上许多帝王所效法,他们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派公主或爱妃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联姻。比如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清朝康熙皇帝一共嫁出去八个女儿,有六个都是嫁到了蒙古,这是他们的本意吗?决不是,他们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是为人民谋福祉。诸葛亮七擒孟获,虽然方法上与“帝乙归妹”不同,但也是为了达到西南边疆实现长期和的目的。2002年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英中贸易会上有一段关于“和”的精彩讲演,他说:“‘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点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事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天人和谐;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崇尚和群济众;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表现在各种文明关系上,主张善解融合”。李瑞环这个演讲当时就引起了阵阵掌声,这说明东西方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共识的。

 

 9、见微而知著
   《坤》初爻爻辞“履霜,坚冰至”就是告诫人们,当脚下踏到薄霜时,就应当预见到,大地结冰的冬季马上将要到来了。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防患于未然。阴能消阳,柔能败刚,小人能剥君子,都有一个由始甚微而逐渐盛行的过程。对于这些小人或邪恶势力要惩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它们势力还弱小的时候,就识破他们,及早防范。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同“豫”,豫古代又指大象,大象知道预备自己的后事,大象的牙掉了,它就找一个比较高的、风水地势比较好的地方埋起来,大象知道自己快要死亡的时候,就提前跑许多地方寻找一个风水宝地,然后就躺在那里等待死亡,所以,古代把豫又当预备、预测讲。《豫》卦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易经》的预测,也是要人们立足现在,把握未来。

 

 11、五湖四海是团结的最大道理。

 《易经》中《同人》卦把团结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同人于野,亨。”告诉我们团结的面越大越好。毛泽东主席把“同人于野”比喻为“五湖四海”就是这个道理。
“同人于郊,无悔。”“郊”与“野”相比,团结的面比较小了,但能够做到“同人与郊”,也就不会造成“悔”的局面。
“同人于门,无咎。”“门”虽然比“郊”的范围更小了一些,但毕竟团结的面打破了门户界限,走出家门就与人和同,亲者不近,疏者不远,这样就不会出现咎害。
“同人于宗,吝。”“宗”是同党。同人既不于“野”,又不于“郊”,更不于“门”,而是仅限于宗族私党,心胸狭小,目光短浅,故曰吝。

 

 12、和谐社会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
   《易经》的《乾》卦,不仅告诫了人们谦虚的道理,而且通过谦虚的道理,进一步阐明了处理问题要做到“裒多益寡、称(秤)物平施。” “裒”,减、取的意思。“称”,称秤物体的重量。“裒多益寡”,减少有多余的这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衡量事物的多寡,使其平均。“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强调的不是君子自身如何谦虚,而是如何用谦虚的精神,公平的治理国家与社会。现在讲公平、公开、公正,讲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是要力求做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

 

 13、“不恒其德”,就会“或承之羞”
   《易经》《恒》卦告诉人们“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自己坚持好“德”,加强道德的修养人要是不能长久地保持德行,就会遭来耻辱。另一方面,不要与变化无常、二三其德,不能持之以恒的人。唯善恶无常的人不好相处,当他善的时候你与之共事,可是不久他又变了,变坏了,你又不得不承其羞。与不恒其德的人打交道,最好的办法是与之分手,因为你无法与他相处。 

 

 14、“远小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恶而严”。
    孔子在《遁》卦中告诫我们,“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意思是说,在遁的时候,远小人的方法最好是“不恶而严”。恶,憎恶的恶。对待小人,不可使他知道你憎恶他,否则他必加害于你,你想远小人也远不成了。但是与小人的界限要严格划清,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对小人让步,让小人知道你是不可侵犯的。“不恶而严”,亦即外顺内正,待彼以礼,自守坚贞之意。不表现出憎恨但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使小人不敢对你加以侵害。

 

  15、大壮时别忘乎所以。

 《大壮》卦阐释的是处壮大时期的应对哲理。有衰退必然有壮大,即由弱到强。但壮大之后又容易自负,容易骄傲,最后又导致由强到弱。怎么从这种循环中走出来,始终保持一种强壮的态势,这正是大壮卦所揭示的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毛泽东在取得政权后,及时提出的“两个务必”,实际上也是一种处大壮时期的应对措施。所以,大必须正,应当坚守正道;大必须中,应当把握中庸原则,外柔内刚,能够节制,不使其过当。壮大也应当量力,不可以妄动。壮大,同样地不可能恒久持续,当显露衰退的迹象时,就不可再有积极的行动。当已经步入衰退时,更应当及时觉悟。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王朝都没有走出从壮大到灭亡的怪圈,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始终保持强大而不出现没落衰退。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被现在更加文明强大的国家所替代。美国已经够强大了,但越是强大的国家,其民族必由享受而出现不思进取。人是靠劳动进化而来的,不劳动就会出现退化。现在在发达国家劳动的基本上都是外来民族,所以已经发达的民族就会产生退化。不是吗?这一次美国换届,不仅美国总统是肯尼亚民族,而且两个部长是华裔。接受历史教训,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怎样把执政的时间维持的更长一些,把发展的历时机遇抓的更紧一些,把国家的强大保持的更久远一些。美国现在已经够强大了,但他还要做世界警察,今天打压这个国家,明天打压那个国家,企图把世界的财富都霸占到美国去,这实际上也是自不量力。照此下去,美国走向衰败甚至没落只是时间问题。不是吗?看看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日本,在世界上是头号强大国家,企图称霸世界,最后不也举旗投降了吗?

 

 16、对犯错误的人要能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易经》第四十卦告诉我们,“君子以赦过宥罪”,赦,就是赦免。宥(you),宽恕,宽大、原谅,减轻。“赦过宥罪”,是说在和平环境中,对于犯罪的人有条件也有可能给予宽大政策,令其改过自新的。因此,历朝历代都曾在夺取胜利,政权稳固之后,选择适当时机颁布大赦令,既体现皇恩浩荡,又表明政局已经稳定,给犯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之后,对战争罪犯也发布过特赦令,彰显了共产党的宽宏、大度、英明。对有罪的犯人能够如此,对犯错误的人更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

 

 17、“负乘”是小人之道。
   《解》卦六三爻:“负且乘,致寇至。吝”是说,小人背负着窃得的沉重财宝,得意洋洋地登上了君子应该使用的大车,引人注目而招致强盗抢劫,这是自找的,又怨谁呢?人们用“负乘”形容地位与身份不相称的人,就是出自这爻。这爻表明,不该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得到之后又以此为荣,招摇过市,惹是生非,生怕人家不知道,结果得到的东西不仅难以保住,而且还会被剥夺,甚至有危险。出现这么大的遗憾,这又怨谁呢?是咎由自取。有一个干部,自己没有什么能力,靠行贿买官被提拔了,提拔之后,不是夹住尾巴做人,而是公开地贪污受贿,扬言要把送出去的成倍收回来,最后事情败露,不仅被罢了官,而且还坐了监。

 

 18、“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在《易经》《夬》卦中,孔子告诫我们一条至理名言,这就是“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是说上级领导应将恩泽不断施与部下或臣民。并且决不可因此就以为自己对部下有了恩德。应该懂得你能够为部下办的这些事,是你在这个领导岗位上,手中有这个权利,你这个权利是人民赋予你的,是更高的上级赋予你的,并非个人力量所能及。居德骄傲,居功骄傲,是人之大忌。有的领导干部提拔了部下,认为被提拔的人对其就应当不断感恩,属下一旦对自己的错误做法或方式方法有不同意见,就大发雷霆,甚至以我对你有恩自居,辱骂下属。结果造成属下对自己的反叛。历史之鉴,切忌,切记。

 

 19、大事要与人民商量,取得人民的支持。
   《益》卦的六四爻:“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辞:“告公从,以益志也。” 在古代,最大、最重要的益民举动莫过于迁国,迁国为最大的“大作”之事。古代的国,不是今天所指的范围,而是指国都的都城。实际是指迁移国都。因为凡建都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人口不断膨胀,土地越来越紧张,各种生产生活资源供应越来越困难,不迁移国都就无法发展。实际上现在许多城市,经过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老城区实在容纳不下了,不得不重新建立新城区。比如目前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新区、郑州新区等。但,迁国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情,一般大臣是不能做主的,迁国大事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告公,即请示君王同意,按现在的说法,叫得到上级的批准。二是向广大民众宣告,得到广大民众能够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现在象建立新城区这些重大的事情,既要广泛征求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还要报上级领导机关批准,这就是一种告公。“告公从”,是既得到君王或上级的批准,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好事要办好,必须征得人民的支持。笔者在工作中曾经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我所管理的地方上级要分洪,必须抓紧动员群众转移。许多老年人坚决不离开,他们说,死也要死在家里。事实上,转移不是要他们去死,国家对群众的损失会给以补偿。但老百姓有“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穷家”的根深蒂固观念。所以必须做大量工作动员群众转移。长江三峡工程,需要大量移民,里面的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移民是如此,迁国更是如此。
    象这样的大事,决不能政府独断专行,现在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上访事件,就是没有做通群众的工作,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群众和你对着干,这种武断的做法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其危害是巨大的。

尤其值得吸取的教训是2008年9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的恶性群体性事件。陇南市行政中心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制约着陇南市的发展,应当说陇南市行政中心迁移也是必要的,但陇南市委在行政中心准备由陇南市武都区迁往陇南市成县的过程中,由于工作方法不当,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以反对行政中心迁移为借口,乘城市拆迁中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之机,策划了一场非常严重对陇南市委打砸抢烧的重大事件。

 因此,孔子在彖辞中进一步解释到,“凡益之事,与时偕行”,也就是说凡重大事项,无论主观上认为多么有益于人民群众,但是,在人民群众没有充分理解、支持的基础上,绝不可以自以为是,随心所欲。这里的“与时偕行”,就是要顺从自然,顺从民意,在人民群众不同意时,宁可等一等,缓一缓,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凡违背民意的事,绝不可以强行去办。

 

20、要学会“冷处理”的工作方法。
  《睽》卦初九爻“悔亡,丧马勿逐,自复。”马跑了或丢失了,为什么还不要追,不要找,《易经》告诉你了其中的哲理。马跑了,越追马越跑,可能马就不会再回来了,索性不追它,它反倒自己容易跑回来;马丢失了,越找被人藏的越严,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不去乱找,捡到的人放松了警惕,偶然的机会自己可能会跑回来。这在工作方法上叫冷处理。在许多矛盾和不同意见的处理方法上,冷处理也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21、决不可“无端猜忌”。
    我们上小学时就有一篇课文,说的是丢斧头的故事。《睽》卦上九爻:“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这句爻辞是通过古代的求婚方式,说明了“无端猜疑”的可怕。“睽孤”,是指这是一个孤僻、多心多疑、疑虑重重的人。豕,猪。负涂,浑身是泥。弧,木弓,泛指弓箭。说,脱。是说乖戾、暴躁、多疑的人,看事物往往妄生疑端,由猜疑又生幻觉。前面来了一群戴图腾面具前来求婚的队伍,这个人首先看花了眼,看到前方来的仿佛是一车肮脏的在泥巴里打滚之后,背负着一身泥巴,非常可恶的猪。进而又怀疑来的人又不象猪,好像是载鬼一车。鬼本无有,而见载之一车,说明上九已经虚妄、猜疑到了极点,以致于张弧欲射。后来定下心来,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负涂之猪,不是载鬼一车,不是强盗敌寇,而是婚媾的人,是戴图腾面具好象恶鬼一般前来求婚的队伍,于是自然丢下了已经张开的弓箭。为什么“遇雨则吉”,是因为下雨之后,猪身上的泥巴就冲洗掉了,猪的本来面目就呈现出来了,啊!,原来不是鬼,而是一群猪。这个比喻说明,猜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无端猜疑,往往出现不良的后果。

 

 22、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讷于言,敏于事,慎于行”。
    孔子在解释《中孚》卦的系辞中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即“君子在家里说的话,如果是好的,在千里之外,也会相应,又何况在近处呢?君子做的事,如果不好,近处也会违背,何况在千里之外的远处呢?话由自己的口中说出,被众人听到;行为在近处发生,被远处看到;言行乃君子之根本,言行既出,决定着君子之荣辱。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可以感天,可以动地,正因为言行如此重要,君子在言行方面不可不慎。

 

   

    23、政治上务必做到“小人勿用”

    《易经》在第七卦《师》卦上六爻告诫:“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大君,指天子、君王、帝王。“大君有命”,指战征胜利后君王频发命令,论功行赏。功大者封国为诸侯;功小者承家为卿大夫。在论功行赏中,要遵循一条原则:“小人勿用”,对于小人,尽管有功,也只能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决不可以把地位和权利授予他们,不给他们施展阴谋,从中乱政的机会。小人不可重用,是因为小人毕竟是小人,不会改变小人的本来面目,一旦时机成熟,或具备了小人得道的条件,小人必定会使国家陷于混乱。和平之后所以会出乱子,都是小人得到权利和地位而引起的。

    不仅师卦提出了“小人勿用”的道理,文王在第六十三卦既济卦九三爻中,继续讲明了这个道理,就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高宗,名武丁,殷商中期以后著名的英明天子,也是商代第二十二代君王。“伐鬼方”,即高宗振衰拨乱,代表国家利益去远伐不服(即“鬼方”,殷商中期北部边境的异民族部落,经常来骚扰商属领地),使国家由衰败再次得到振兴。高宗的中兴事业不仅在于“伐鬼方”,举“伐鬼方”之例仅为代表而已。“三年克之”,三通常只是一个概数,代表多,说明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方可实现。“小人勿用”,高宗历经多年征战胜利之后,对谁是英雄,谁是狗熊;谁是君子,谁是小人,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对君子一样的功臣,不仅给于奖赏,而且给于重用;对有功的小人,只给予重赏,而不给予重用。启示后人不要任用小人,若任用小人,国家不但不能既济,反而会更加混乱。这种用人之略,不仅周文王借鉴了,之后的许多明君也借鉴了,而且仍然值得现在的人们借鉴。

    打开春秋战国以来,开国皇帝建立政权后用人的历史,足以说明《易经》对后来统治者的重大影响。

    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或建功立业期间,各方面的人才都要用,这些人可能对完成任务或使命都做出了贡献,都应当论功行赏。但作为统治者,要明察秋毫,看准在这些功臣中,哪些是真正的君子,哪些又是心胸狭窄或隐藏阴谋的小人。如果青红不分、皂白不辩,稀里糊涂都重用了,就会为以后种下祸端。

   

    24、要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易经》第十三卦《同人》卦九四爻的爻辞是:“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城墙。“乘其墉”,是把军队都布置在城墙上,或军队已经攻上了城墙。克,能够。弗,不。“乘其墉,弗克攻”,是说,军队已经兵临城下,甚或攻上城墙了,为什么停下来呢?

一是正义之师出兵也应把握其度。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眼看要打到河内了,但邓小平站在国际国内大局的高度,适时适度撤兵,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二是这爻含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孙子兵法》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因此,孙子认为:“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是对《易经》有着深入研究的。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已经把北平包围起来,并且用大炮炸开了缺口,大有“乘其墉”之势。这时如果让部队打进北平城,武力解放北平,已是囊中取物。但是毛泽东没有这样做,没有选择进攻,而是让进攻部队停了下来,想办法做通傅作义的工作。最终通过谈判和平解放了北平,既减少了双方大量士兵及北平老百姓的伤亡,又保存了大量宝贵文物,为新中国保存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首都,这就是“乘其墉,弗克攻”,从而获吉的道理。

“乘其墉,弗克攻”是在特殊条件,特殊环境中的一种应对策略,该攻的时候还是要一鼓作气、进攻到底的。人民解放军攻打到长江边,蒋介石、李宗仁派人和共产党谈判,希望划江而治时,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提出“已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毛泽东的另外一种战略。对敌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好,还是完全、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好,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把握上,要根据客观形势灵活运用,不可教条主义或形而上学。

 

    25、严明的纪律比什么都重要

    《易经》第七卦《师》的初爻爻辞是:“师出以律,否臧(zang)凶。”

律,这里指军律。否,不。臧,善,好;否臧,就是不善,是律的反面,也即失律,指军纪不严或治军不善。《师》卦是讲军队建设、行军打仗、和战略战术的,文王在《师》卦的初爻就告诫“师出以律,否臧凶。”这充分说明了军纪的重要性。

出师打仗,一开始就要作到纪律严明,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纪律的问题上执纪不严,甚至出尔反尔,结果必凶。这爻通过强调严格军律、军纪的重要性,告诉人们,无论是对于军队也好,还是对于政务管理、商务经营也好,严明的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

毛泽东在军队建设上,非常懂得“师出以律,否臧凶。”的道理,非常注重军纪的建设,最终为形成了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特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共产党的建设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6、要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易经第十卦为《履》卦,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事道理,就是“伴君如伴虎”。这是作为下级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和处世方法。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做到《履》卦卦辞所说:“履虎尾,不咥(die)人,亨。”
    孔子在彖辞中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履虎尾,不咥(die)人,亨。”这样一种好的局面?是因为“履,柔履刚也。说(悦)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跮人,亨。”也就是说,《履》卦的下卦为兑,为柔、为悦、为臣;上卦为乾,为刚、为君。为臣的跟随君王,如同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尾随老虎之后走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老虎屁股摸不得。然而在履卦里,不为老虎所伤,亨通无事,这是不容易的,是幸运的。原因就是做臣下的就好像是和珅一类的人,终日满脸笑容的态度去顺应于乾刚。既要做到表面上有喜悦于人的情态,内心又有顺应于刚的诚信,完全是发自内心而不是口是心非,这种履不仅没有危险,还能得到老虎的庇佑。有这样的良好心态,再凶的老虎,再厉害的人能够不被感动吗?文王在这里实际上隐晦地揭露了纣王的无道和不中不正的面目。在这种被囚禁的环境中,在君王不正的环境中,更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了。文王昼夜不停地去潜心演绎八卦,就是向纣王表明,我现在已陶醉在对文化的研究之中,对政治已经漠不关心了,政治的志向已经被磨平了,对政治已经感到厌恶了。正是以这种“履虎尾”的态度,终于躲过了被纣王杀害这一劫,为以后出狱奠定了基础。
    这是正面的例子,那么也有反面的例子,即处于“伴君如伴虎”环境中,不知道怎么去应对。这就是六三爻告诫的:“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眇,一只眼或斜眼,能视,但视不正。跛,一只脚或腿瘸,能行,但行不正。事情坏就坏在这里。六三无视自己的致命弱点,眇而自以为能视,跛而自以为能履。这样一拐一瘸地跟在老虎后面走路,眼睛看不清,腿脚不麻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老虎尾巴,老虎对于这样跌跌撞撞的人,怀疑是不是居心叵测,因此不会善意对待它,反而会回过头来去咬它,处于这种环境,凶是必然的。“武人为于大君”,是说一个又瞎又瘸之人跟在老虎后面,就像一个武人跟从一个君王一样。武人是野蛮刚暴之人,其才虽弱,其志却坚,它能够不顾强弱、勇猛直前。这样的武人跟随君王,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在一位足智多谋的大君即天子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它的勇猛不怕死的刚强长处,或许是可取的,有益的。如果没有人来正确引导他,帮助他,这样的人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也是很凶的,其下场也是可悲的。

    伴君如伴虎,虽然非常形象的比喻了古代甚至近代大臣与帝王的关系,实际上对于现代人来说,懂得这个哲理也非常必要。特别是工作在重要人物身边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

 

    27、治“蛊”应把握的原则

《易经》第十八卦为《蛊》卦,蛊有疑惑、蛊惑、有事,是积渐不通,久而生事的意思。蛊也含有毁坏或败坏的意思。就社会来说,太平盛世,一开始是亨通的,但由于积弊很多年了,甚至几代人了,虽然表面上看还很好,但由于腐败,秩序崩溃,社会陷入混乱,很快就要发生事端。

处蛊之时,因为物极必反,积渐不通达到了极点,必然会有人站出来治理、扭转,拨乱反正。就国家社会来说,乱是治的根源,蛊是饬(chi整饬)的前提。既然已经乱了,治的局面总是要出现的。也就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蛊》卦也暗示殷商已经腐败没落到了极点,快要灭亡了,以西周为代表的许多诸侯国的人很快就要站出来推翻纣王的统治,治理腐败的社会了。
    乱是不会自动变为治的,必须经过人的主观努力。客观的可能性和主观的能动性都是必要的。社会发生动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腐败铲除,才能治愈。然而,治理腐败必然遭受顽固保守势力的联合压制,治蛊必冒风险,但不如此则病入膏肓而无可救药。   

腐败的行为要惩治、不良的风俗要整顿、不合时宜的政策要改革。但治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运用智慧,足智善谋,谨慎对待。

《易经》在《蛊》卦中告诉了我们治蛊的原则和方法。

一是初六爻的:“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干,这里当作整饬治理解释。“有子”,是说有才干的儿子来继承父辈没有完成的事业,或纠正父辈没有认识到的错误,因此,父亲也就可以无咎。考,原意是老,主要指去世的先父,也指活着的父亲。“考无咎”,是说现任者不计较他父亲的或者前任的过错,不否定前任者的功劳,而是在前任者的基础上发奋努力。“厉,终吉”,是说初六在治蛊刚开始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挫折,这是难以避免的。局面虽然有些危殆,但最终仍会吉利。换言之,能够努力去整饬其父(前任)所遗留的问题,甚至纠正前任的错误,虽然一开始可能有人不理解,但由于自己的做法正确,最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拥护,结果仍然吉利。厉,也有紧迫的意思,是说干父之蛊到了很急迫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不要把责任归咎到前任,因为他们在任的时候,这个积弊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对于这个弊端的治理还没有到时机,并且那个时期也不是最佳时期。而现任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并且已是迫在眉睫了,及时处理,抓紧改革,最终会有好的结果。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汉武帝由于功成名就,后期就好大喜功,给昭帝留下的实际上是一副虚耗的烂摊子。如果再按照武帝那一套搞下去,昭帝知道要不了多久,一定会天下大乱。不按武帝的做法,又怕人家议论自己不孝。在两难之际,太学老师告诉他,为儿子的孝与不孝,并不在于是否改变父亲治国的方式,而在于把父亲的业绩发扬光大。昭帝心领神会,对父亲时代出现的弊端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俊遮百丑,武帝的英名也更加名扬天下。

明成祖朱棣在纠正朱元璋闭关锁国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世人瞩目的。

 

    28、治家宁严勿宽

《易经》第三十七卦为《家人》卦,其九三爻辞:“家人嗃(he)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孔子的象辞是:“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嗃嗃,冷酷、严厉的意思。九三在内卦的最上位,是一家之主治家之象。九三爻认为,治家宁严勿宽,治家过于严厉,虽然有时一家人看起来都冷冰冰的,没有热气腾腾之象,并且难免会有所悔,使一家人对家长有一种不近人情之感,但结果却是吉祥的,有利的,不会有失的。相反如果家长治家不严厉,妻子儿女整天嘻嘻哈哈的,结果有可能会带来家门不正、家规不齐、家教不严等羞辱。所以,治家宁可严,不可宽。治家是如此,治理国家或地方也是如此。

 

    29、处事不惊乃大将风度

    《易经》第五十一卦为《震》卦,震卦的初爻就强调,人处震荡、震动、震惊之时,一定要做到:“震来虩虩(xi),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ang)。
    “虩虩”,就是壁虎,壁虎的头总是在东张西望,唯恐发生意外。“震来虩虩”,形容由于受到震惊恐惧而象壁虎那样四下顾望的样子,这种恐惧是小心,戒慎,不敢掉以轻心,绝非胆小怕事,畏缩不前。“哑哑”,谈笑自如之声态。“笑言哑哑”,指大事之前,仍能谈笑自如、镇定自若,视有事犹如无事。笑言哑哑与震来虩虩,正好是两种相反的情景,两种相反的心态。这两种心态,又有其必然的联系。由于受到大的震动,比如一声惊雷,一开始是一种恐惧的心态,一种惊惶失措的神态,很快又变得很自如,很坦然,若无其事,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匕,勺、匙一类取食的工具。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匕鬯”,泛指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物品。正在祭祀的关键时刻,天空突然打了一个响彻百里的惊雷,人们无不为之震惊。然而正在主持祭祀的人,由于祭祀的心态是虔诚的、镇静的,仍能保持不动声色,匕不颤,酒不洒,照常进行。自古人们认为惊雷最能考验人的修养。说明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危厉之事,危事面前必须具有内心镇定,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涵养。
    震卦的卦象就是不仅上面是雷,下面也是雷,是一个雷接着一个雷。震卦告诉我们,在这种震惊不断的危险面前,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做到既恐惧,又修身,恐惧在内而修身在外,遇到危险时,做到内紧外松,处危难而不惊,致力于进修德业,自我省身。毛泽东在敌人的炸弹扔到自己身旁时,仍能够保持镇定自若,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当讲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箸(zhu筷子)不觉落于地下。时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捡起筷子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道:“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刘备巧借迅雷,表现出对响雷已经非常害怕,岂不是胆小怕事之人?刘备用这种示弱的表象,轻轻掩饰过了自己内心的震动,躲过了一劫。刘备这里用“‘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正好与“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相反,刘备是否受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的启发而化解了一场风波,就不可而知了。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无锡站 wx.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