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易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人生观)
2016-01-20 49145
二、 《易经》的人生观

 

 1、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中有两句最为典型的至理名言,分别来自于乾卦和坤卦,这就是孔子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最值得人们效法的人生观和普世价值观。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易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既要做好事,又要做好人;既要工作好,又要学习休养好;老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企业家既要追求发财,又要不断行善;司法工作者既要把案断好,又要把法学好等。

 

 2、人要积德行善。
   《易经》中的积德行善思想,也是一种普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与“厚德载物”一样,都是孔子向人们揭示的至理名言。善与恶,没有绝对的界限,善与恶也是互相转化的。“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讲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善念当养,恶念当除。《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我们平常说“积善如流”,都是告诫人们积德行善的道理。

 

 3、人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
   《易经》告诫人们,为人处事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坤》卦的六四爻爻辞讲“括囊,无咎无誉”,象辞进一步解释“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括囊”是将口袋扎紧,使囊中之物不向外露。以此比喻人应当收敛,谨言慎行。谨言,即少说话,坏话不说,好话也不说;慎行,即恶不为,善也不为,明哲保身,才不会发生错误。恶不为则无咎,善不为则无誉。平常人知咎可以致罪,不知誉也可以为害。其实,誉也可致咎,宁可无誉,也不可因誉而自取其咎,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有一个小品,说的是有一个人获得了荣誉,被评为先进,坏了,引来了一大堆麻烦,还不如当初不当先进。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虽当了官,但成为众矢之的,弄的也很狼狈。“括囊”的实质是谨慎,由于括囊,所以无咎。虽然不强求名誉,得不到赞誉,但却可避免灾祸,这就是“慎不害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尤其对置身于特殊环境,或者是身居权倾位高的人,慎言不失为保全自己的良策。

 

 4、人要乐天知命,无忧人生。
   《易经》在人生观的指导上,还提出了“乐天知命”的思想。《离》卦九三爻爻辞“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die)之嗟,凶。” 初爻为日出,二爻为日午,三爻为日昃,即日已西斜,是天将向晚的时候。就人生来说,日昃好象进入老年阶段,生命将垂暮。缶,瓦器,古人击缶而歌乐。耆(qi),是指六十岁以上的人;耋,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大耋,言人之年老;耄(mao),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是指百岁之期,就是指一百岁的老人。嗟,哀叹。人到老年,正确的态度是不以迟暮为忧,也不为达生而乐。日倾了,人老了,这是自然规律。日倾了就要下落,人老了就要死去,不可能长生不老,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人生,通过一切正常的有益活动来保持开朗活泼的心情。“明者知于此,乃不乐生,也不忧死”,能乐天知命而不忧,以“夕阳无限好”的态度对待晚年,是一种明智之举。现在许多老年人跳秧歌,焕发出青春活力,就是“鼓缶而歌”。没有其它娱乐工具,即使敲敲瓦器,亨几句歌词,也是乐天知命。“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非常恰当地形容了人处老年的处事原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对特殊的人来说的,对于一般百姓来讲,到了暮年,要乐天知命,不要再壮心不已了。生死是自然的常理,老年人更应有知天乐命的良好心理素质。

 

 5、人要有节制,不可狂妄。
   《易经》《节》卦重点讲了“节”的道理。既强调了“节”的重要性,又阐述了“节”的原则性,即“苦节不可贞”。既强调了节的长久性,又要突出了节的广泛性,如:“饮食不节则致疾,言语不节则贻羞,财用不节则败家,色欲不节则伤身。”在节言语方面,还要突出言语保密的重要性,即“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节》卦对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节若,则嗟若”。人的“欲望无止境”,在欲望面前,唯一能满足的就是“节”,现在有人提出,什么是幸福?回答是“少一点欲望,多一点现实”就是幸福。现在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出问题,大部分都是出在不节“财欲”、不节“性欲”、不节“官欲”上。

 

 6、人既要会“追求”,更要会“舍弃”。
   《易经》告诉了我们求与舍的哲理。《屯》卦六三爻辞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即”,在这里是追求、追逐或捕捉的意思。“鹿”,泛指狩猎物。用鹿而不用其它动物比喻,因为“鹿”又与“禄”音同,可以比喻为功名利禄。“即鹿”,也就是逐鹿。“虞”,是古代管理山林的官员,也指山中狩猎的向导。“无虞”,就是没有人给他当向导。没有向导,这位逐鹿者又不放手,一直跟着鹿向山林追去,这是很冒险的。“几”,几微,见机行事。“君子几”,是告诉这位逐鹿人,你机警一点吧!舍,停止。“不如舍”,就是你该舍就舍,放弃它吧。也就是说,继续追下去,无论遇到虎狼等凶猛动物,还是在山中迷失了方向,都是非常危险的。这样追逐下去,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会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我们现在许多官员在追逐功名利禄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只懂得求,不懂得舍。

     古印度人上山捉猴子,就是根据猴子只知道“求”,不知道“舍”的贪婪个性,事先做好一个笼子,笼子上面只开一个容纳猴子勉强把手伸进去的小口,里面放置一些猴子可以看得见的核桃,然后把笼子固定下来。猴子看到笼子以后,发现里面有核桃,于是,就把手伸进去,伸手抓住了核桃。这时,隐藏在一旁的猎人就赶快跑到笼子那里,伸手就捉住了猴子。为什么呢?因为猴子抓住核桃以后,手就撑大了,从笼子里面拔不出来。聪明的猴子由于“求”的心切,一时糊涂,不知道把到手的核桃丢掉,不知道该舍弃的时候要学会舍弃,于是就把手卡在笼子里面拔不出来,就被更聪明的猎人捉住了。

 7、人既要会“行”,还要会“止”。
   《易经》第五十二卦为《艮》,艮的意思就是止。《易经》为什么有这一卦,就是人往往知道行,不懂得“止”。艮卦阐述的是行与止的哲理。尤其是在一帆风顺之时,如何自我节制,适时、适地、适当的“止”,就需要有高深的修养。刚强过度,当止不止,或止而不当,就会犯错误。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出现的受贿问题,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在金钱美女等各种贿赂面前,不是视而不见,坐怀不乱,而是其欲逐逐,最后收到法律的惩处。”
    艮卦有两句名言,一句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这句话实际是告诫人们,在物质或精神引诱面前,一定要如同背过身去视而不见一样,克制自己的私心与欲望,不要做金钱的俘虏,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倒。
    另一句是“行其庭,不见其人”,是指一个人的胸怀和境界。这是一种宽大的胸怀,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当达到这种境界时,对外界的一切刺激,都不会产生欲望,好像当走过有人的庭院时,也不会觉得有人存在,即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这就是一种平常心和平静心。和尚坐禅,一切皆空,如同“行其庭,不见其人”,能够这样,必然理智冷静,能够适可而止,就不会有灾难。

 

 8、人不仅要知道“进”,更要知道“退”。
    遁卦所体现的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哲学观点就是人要做到“进退有节”。一般人认为,事物发展向上向前为吉,而向下向后退避为凶。这是不全面的。该进之时而进,当然是吉兆,但是如果处在该退之时仍盲动前进,则由吉趋凶,自取其咎。遁者退也,该退之时则退隐避让,是应天顺时。退避或激流勇退有三种含义,一种是在不利的情况下,受到某种压力,为了保全自身,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另一种是虽然没有压力,自身又处在颠覆状态,但深知“盛极而衰”“见好就收”的道理,于是在权高位重时主动退出。第三种情况是为了以后更大的发展做铺垫,是为打开通向亨通之道的大门做准备,意义重大。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是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该辞退官职是就辞退官职,该退隐时就退隐起来。朱熹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都是讲的“进退有节”的道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游击战”,毛泽东形象的比喻,什么是军事?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就是军事。


    老子的“不为天下先”也是这个道理。“不为天下先”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科学的、辩证的、唯物的。一味争先,势必出现“露头椽子”现象。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到的政治家,非常懂得进退有节的道理。唐朝的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以后,他在首都长安的王府,每天都是大门敞开,人们可以随便出入,连家务私事都被人看的清清楚楚,甚至郭子仪如何帮助夫人和爱女梳妆打扮的故事,在京城都被人作为笑料。他的儿子们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劝父亲不要再敞开大门了。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这样做不是追求浮名虚荣,而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儿子们不解,他又解释说:“我已被封为汾阳王,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亏,盛极而衰。此时应当急流勇退,可眼下朝廷正在用我,是不会让我隐退的,所以我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如果再紧闭大门,不遇外人来往,与我郭家结下冤仇的人,就会诬陷我对朝廷有二心,妒害贤能的小人再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论语》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用之则行,弃之则藏”,这种急流勇退的政治眼光实为大智大勇。邓小平三起三落,用的时候就大刀阔斧的干事,不用的时候就退避到墙角里去一言不发。毛泽东称邓小平是“绵里藏针”。最后主政时在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邓小平又竭力不当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真是难能可贵。相反,如果邓小平当上了党的主席或国家主席,那么,对立面的人就认为邓小平先后不让华国锋、胡耀邦和赵紫阳当主席,是为了自己当主席。邓小平既从国家大局考虑,为国家挑选一位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又为了自己的声望和气节,坚持自己不当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真是一位既英明又高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9、当官要懂得循序渐进。
   《易经》渐卦阐释的是循序渐进的哲理。天下任何事情,无论是天地运转,还是自然界生物进化,还是人世间的各种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以急躁冒进。如果刚强过度,急躁冒进,一意孤行,轻则脱离环境、脱离群众,陷入困境;重则功亏一篑,身败名裂。当官可以成大事,当官也可以坏大事。现在许多人只知道跑官要官,不知道许多人为官所累,许多人为官所败。当官也要一步一步,积累经验,修养道德,学识渊博,饱经风霜,德才兼备,才能胜任一方。无德无才的人,决不可以当大官。当上了,则害人害己。许多人升的越快,升的越高,摔的越狠,其教训应当吸取。

 

 10、人要学会等待。
   《易经》的《需》卦,通过西周最终战胜商纣的过程,主要讲了人在发展进程中要学会等待的哲理。有一个成语叫“拔苗助长”,就是没有学会等待,等不及了,就做出了错事、傻事。学会等待对一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就是在等待中寻找到了契机。有一个大学生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被一个公司老总聘用后,到公司报到时,这个老总顺便说了一句,去清扫厕所吧。之前有不少大学生感到这个老总在羞辱自己,让一个大学生去清扫厕所,感到屈才,就不辞而别了。而这个大学生不一样,他每天在厕所里工作,把厕所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这个老总到厕所去方便,偶然看到清扫厕所的人看起来面熟,就问这个清洁工:“我好像在哪里见到过你?”这个清洁工就告诉他:“我是您在人才招聘会上被招聘来的,我按照您的要求,在这里打扫卫生已经三个来月了” 这个老总看到一个大学生如此兢兢业业的打扫卫生,并不感到屈才,说明交给他什么工作都一定能够干好。于是这个老总破格提拔了这个大学生,直接让这个大学生担当了一个部门副职的重任,而这个职务一般需要干到五、六年时间才有可能得到。这就是学会等待的道理。现在许多人心理浮躁,不会等待,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这是不现实的。有的人自己工作中还没有干出成绩,就开始找人跑官要官,就是一种浮躁心理。

 

 11、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不是要“讼”,而是要“和”。
   《易经》《讼》卦是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诉讼的。《讼》卦告诉我们,法治社会虽然鼓励人们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问题,但矛盾仍以化解为主,我国有一句俗语“屈死不告状”,不是说不可以告状,而是告状是一件费心、费力、费财、费时的事情,尽可能通过协商、协调等方法和手段,使矛盾得以解决。凡事应当退让,自我反省,得理也要让人,该让人处且让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冤家宜解不宜结。即使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争讼之前就应当谨慎,不可无故引起争端,惹祸上身。很多人为了争一口气而坚持把打到底,即使官司打胜了,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官司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也是是辩不明的,比如官场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一些矛盾,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些矛盾,都是解释不清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说这些矛盾是不好分清谁是谁非的。上级领导处理下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再不然两者都调离,结果是两败俱伤。西方国家,遇事爱弄个对错,争论出结果来,连芝麻大的小事,也诉诸公堂,中国人坚持的是中庸之道,万事和为贵,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12、、不要犯“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错误。
   《易经》《明夷》卦的上六爻为“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明晦”,就是不懂得、不知道晦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要晦,不懂得为什么要韬光养晦,只知道呆头呆脑地一味恃强凌弱、一味冒险升晋。文王是用来比喻纣王的,其实用来比喻“文革”时期的“四人帮”,就是再好不过。王洪文几乎就要接近天子之位了,结果却进入了监狱。现在有的干部总是想官小,为了达到自己升的目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反丧了卿家性命。

 

    13、人生要牢记“物极必反”的道理

    “物极必反”是《易经》反复告诫我们的一个重要人生道理,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观。这不仅体现在《易经》的许多卦辞中,而且体现在《易经》各卦的排序上,比如,《易经》的第十一卦为《泰》卦,那么紧接着的第十二卦就是《否》卦,这就是“泰极否来”的道理,而第十二卦《否》卦的上爻,又来一个“倾否,先否后喜”,也就是说,“否极泰来”。

    又如,《易经》第六十三卦是《既济》卦,说明事情已经结束了,大功已经告成了,但《既济》卦的卦辞却来一个“初吉,终乱”。紧接着第六十四卦为《未济》,告诉你,一个事物的结束,是另一个事物的开始。长期稳定之后,必然出现动乱,最后由乱到治,社会又出现稳定的局面。《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深刻地理解了《易经》中的哲理,因此,《三国演义》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提出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既济》卦的“初吉,终乱”的道理,我们应时刻引起警惕。“初吉”,是说在既济之初,事无不吉,在这种状况下,大家都处于一种大功告成的喜庆气氛之中,祥和的氛围之中,警惕性没有了,贪图享受了。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养人,也能溺人;火能助人,也能毁人,火能为人带来光明,也能为人带来灾难。物极必反,李自成起义成功、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被迫吊死于煤山之后,也就是说既济之后,上下处在一种疯狂的享受之中,尤其是李自成本人,更是为美女而失去政权,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训,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深刻地总结了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终乱”,就是说既济到一定程度,就要穷,穷则生变,变成未济,是既济的否定。不过,既济虽有初吉终乱之象,但人在既济时未必都会终乱。乱与不乱,还在人自身的把握。如果能够慎终如始,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则虽有终乱但可以解除。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开始向殷商之地大批派遣诸侯(干部),周公对派去的每一个诸侯国王都进行了一番谈话,特别是《尚书》“酒诰”中记载了周公对派往卫国的诸侯“封”的谈话,就是要“封”汲取殷商失败的教训,“不能只把水当镜子照,要把民情当镜子照”。成功之后要更加诫免,更加努力,保持周朝的长期稳定与繁荣。《酒告》这篇文章,的确值得领导干部很好的读一读,看一看,思一思,想一想。

    《泰》卦中的九三爻:“无平不陂(po),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也是讲的这个道理。陂,不平坦。“无平不陂”,平与陂是相对应的,没有平地就显现不出山川。“无往不复”,往与复是相对应的,没有往也就没有复。这两句爻辞,精辟地阐释了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互转化的道理。往与复是指时运变迁之常理,犹如月满则亏,花开则落。没有绝对平坦的道路,没有只往不返的情形,泰极否来,这是客观规律。物极必反,人处泰之时,应居安思危,所作所为应坚守正道才可以做到无咎。

    “物极必反”的道理至关重要,我们都应当谨记之,慎防之。

    

    14、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

《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的六二爻告诉我们:“不耕获,不(zi)畲(she),则利有攸往。”古代指初耕的土地为田,即脊田。开垦了二年的土地为兴田。耕种了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土地为畲田,也称熟田。“不耕获”,不是不耕种、不努力就有收获,天底下那有这样的好事?是指不刚刚耕种就盼望收获。“不畲”,是不奢望刚刚垦荒一年就盼望成为三年熟田。即应当做眼前应当做的事,不期望不耕耘就有收获,不期望刚开垦的土地就能成为良田,就能获得丰收,不期望尚未来临的事情就会成功。不期望刚买了一篮鸡蛋,就会成为养鸡专业户。人的作为,如果期望过分的收获,就是妄;听其自然,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只重视过程,不盼望结果,才能称得上无妄。能够如此,则利有攸往。六二爻告诉我们,不要在耕种的时候就盼望收获之利;即使耕种了,也不一定就会有收获;即使有了收获,也不一定就是丰收,就会富有;如果不去耕,就更谈不上获,就更谈不上富。这爻说明,无妄就是不存非分的奢望,要足踏实地干眼前应当干的事业,做眼前应当做的事情。

 

     15、只有知天乐命,才能无忧人生

    《易经》第三十卦为《离》卦,也是上经的最后一卦。《离》卦九三爻的爻辞是:“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die)之嗟,凶。”象辞说:“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离》卦的初爻为日出,二爻为日午,三爻为日昃,即日已西斜,是天将向晚的时候。就人生来说,日昃好象进入老年阶段,生命将垂暮。缶(fou),瓦器,古人击缶而歌乐。耆(qi),是指六十岁以上的人;耋,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大耋,言人之年老;耄(mao),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是指百岁之期,就是指一百岁的老人。嗟,哀叹。日会倾,人会老,这是自然规律。日倾了就要下落,人老了就要死去,不可能长生不老。人到大耋之年,已经近百岁了,如同太阳一样,已经夕阳西斜了,没有多少生活时间了,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人生,通过一切正常的有益活动来保持开朗活泼的心情。“明者知于此,乃不乐生,也不忧死”,能乐天知命而不忧,以“夕阳无限好”的态度对待晚年,是一种明智之举。现在许多老年人跳秧歌,焕发出青春活力,就是“鼓缶而歌”。“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非常恰当地形容了人处老年的处事原则。这个“不”和“则”是转折的连词,就是“不--就--”的意思。生死是自然的常理,老年人更应有知天乐命的良好心理素质。

 

    16、事物总是向着阴阳平衡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要当插足的第三者

    《易经》第四十一卦为《损》,其六三爻辞是:“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从卦象上看,《损》卦上卦为艮,是一男二女之象;下卦为兑,是一女二男之象。三人,既指下卦的一女两男,即一阴二阳;也指上卦的两女一男,即两阴一阳。无论是两阳一阴或者是两阴一阳,三人长期在一起,阴阳就会失去平衡,根据阴阳平衡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相互之间就会就会产生猜疑,不知道应当与那一个人结为同志,其中的一人就会因另外找到同伴而离去,使阴阳处于相对平衡;一人行得到朋友,是因为天下万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结合而成的。因而,一人单独行动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异性朋友帮助自己,最终也实现阴阳平衡。因此,阴阳平衡是相对稳定的关系,三角恋爱是不正常、不稳定的关系。一夫一妻制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而形成的稳定的家庭关系。第三者插足必然会损一人,无论是损原配,或者是损插足者自己,其下场都是可悲的。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无锡站 wx.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